陳幼良和中國結
1980年代當紅的電視節目「我愛紅娘」,主持人田文仲問「妳的專長是什麼?」時,「中國結!」那位小姐毫不猶豫、肯定的回答。
但如果時間再倒回十年前,沒有幾個人知道「中國結」是什麼。
中國結的流行是怎樣開始的?
沒有陳夏生的研究,就沒有「中國結」這本書在漢聲出版。
沒有陳幼良的投入,就沒有「中國結」的推廣與遍地流行。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信青史盡成灰!懷念好友陳幼良,一起回顧前塵往事。


回想時間表...
1979/09 張秀月到隆福行就職。
1980/08 洪哲文到隆福行就職。
1981/08 陳幼良到隆福行就職。(幼良到合歡攝影學習、到朱邦復處拆字典、在隆福行(石油情報出版社)幫出潤滑雜誌..同學們一起吹牛、想像中國結或許是個機會)
1982/10 中國結藝推廣中心成立(陳幼良、陳國興、謝邦俊、廖本隆)。洪哲文出版《潤滑油脂採購指南》。
1983/06 工藝家雜誌社成立(發行人陳幼良、社長謝邦俊)
1984/06 中日韓三國結藝聯展第一屆(在韓國)
1985/10 中日韓三國結藝聯展第二屆(在台北)。
1986/06 台北市開封街成立本隆手藝材料行(詹麗君)
1987/03 隆福行買下中國結藝推廣中心(陳幼良回隆福工作)
1988/08 中國結藝推廣中心遷往台北市和平東路金山南路口的大樓。
1989/-- 隆福行把在和平東路金山南路口的中國結生意讓售給王哲夫(黃明慧)。
1991/02 中日韓三國結藝聯展第五屆(在台北)。陳秀美、詹麗君、廖淑華相繼離職。廖淑華6月來隆福行就職。
2000/10/31 陳幼良歿於 新航空難 。
2024/05/27 於老師家。左二起:廖淑華、陳夏生、莊靈。

陳夏生、台南藝術大學副校長黃翠梅、陳秀美的討論片段
臺北市文化局- Design For Taipei 委託台南藝術大學製作介紹陳夏生與中國結的專案。
- 陳幼良是 陳夏生 的弟弟,1980退伍後回淡江大學任助教一年後1981加入同學的公司隆福行工作(加上張秀月共三個同班同學)。
- 那時一群大學同學想著創業的事,而漢聲出版社發行的「中國結」洛陽紙貴大為暢銷。
- 謝邦俊提議成立「中國結藝推廣中心」,以推廣中國結這門手工藝為職志,發展材料、相關書籍、教學..等等為業務方向。
- 幾位大學高中同學響應,放下手邊工作專心投入,其中洪哲文、陳幼良、謝邦俊、廖本隆是淡江大學同學,而陳幼良、陳國興、廖本隆是高中同學。
- 因洪哲文無法全時間投入工作,最後是陳幼良、陳國興、謝邦俊、廖本隆合資成立。
- 經營幾年後,因為如救國團等許多中國結補習班低價競爭,加上工藝家雜誌:花費大收益少,經營陷入虧損,股東漸次離開。
- 最後只剩陳幼良繼續維持運營,經洪哲文建議隆福行將中心購併,陳幼良轉回隆福工作。
- 再過一段時間,實在無暇兼顧,遂將中心讓售與黃明慧經營。
陳夏生的中國結飾藝術造詣和她的精湛手藝,透過了陳幼良的吸收轉化,又號召了幾位初生之犢的同學一起熱情投入,分工合作之下,紅火的運作了起來,由是也帶起了那個時代中國結的風潮。當時每個暑假在台北舉辦,涵蓋台澎金馬的「全國教師研習會」也來邀請推廣中心去開課,結果連續幾個暑假成為老師們爭相報名學習的熱門課程,透過這個活動,中國結這門技藝迅速深入全台學子,感染了一代的年輕人。
他們成立的中國結藝推廣中心,迄今也是唯一一家有課程教案、考試、分級認証,經過教育部審定,正式註冊的「技藝補習班」。其時,陳夏生原來結識的一群韓日傳統編結藝術家,也致力於推廣工藝,喚醒世人對這門藝術的珍惜與守護,於是繼韓國之後,由推廣中心在台北承辦了第二屆中日韓三國結藝展覽,當時在史博館的展出可謂是一時盛事。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然而,事如其名,這個為了中國結的推廣而設的「推廣中心」,幾年下來在年輕人的幹勁和執行力之下,培養出的許多老師,又各自開枝散葉,漸漸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掛著「中國結」的店面在銷售、教授中國結,許多學校的美勞老師都上過課了,除了少數有興趣繼續進階課程之外,學員的人數開始下降,加上市面上隨處可見的中國結市招,分散了課程的客源,推廣的任務大體達成後,中心便也到了熄燈的時候了。
各領風騷幾多年
如今,台灣的街頭巷尾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中國結」的招牌了,年輕的一輩更可能聽都沒聽過這回事,中國結藝推廣中心結束後,幾位主力師資中,陳秀美去漢聲工作,持續關心著相關活動與書籍的編輯,詹麗君開設了「薪傳中國結」成了小規模的推廣中心,也持續得最久,成了許多老師的教學、聯繫中心,當時中心認證的老師在新加坡、東京、紐約..開設的中國結有些甚至也都掛上薪傳的名號。廖淑華持續教中國結,更因為這個機緣學習了日文,目前除了國內大學、社團、外國人學習常找她外,也到大陸、日本去開課。
影響
● 中國結藝推廣中心成立後,除了教學還要應付大量包括成品、半成品和教材的訂單,因此當時和伊甸基金會合作,在那個電腦不普遍的年代,除了因而培養出幾位工藝精湛的結藝家之外,更重要的是為身障朋友增加了一門技藝,和大量的工作機會。
● 線材是結藝最重要的根本,如今看來視為當有的各種線材,其實可以說超過一半以上是陳幼良當年一絲一線開發出來的。
陳老師的先生莊靈常出國,每出國都會想辦法買些當地的線材回來給陳老師,陳幼良帶著陳夏生從諸多線材中整理出來的樣本,到鹿港一家一家線廠探尋、向一位一位老師傅請教,拜託他們打樣,回家讓陳老師試用,再回去調整。要知道那時候市場未開,一點小小的樣本訂單,老師父如何肯花時間精神來做?全靠著幼良的勤懇和執著,憑三寸不爛之舌才開發出今天各種中國結通用的線材來。
日前聊起從前我和幼良去台中出差的事,工作結束後我載他去鹿港,從傍晚談到人家留晚飯,再談到八、九點,我受不了先回車上休息,誰知道到12點多他才談完回來!我常笑話他,師傅最後大約都是說「好啦好啦,我幫你做了,拜託你回去啦…..」。很多人都是衝著幼良的熱忱、坦誠和那股用不完的幹勁才加入這陣風潮的。結果中國結後來的發展,也算幫鹿港這些線材廠開出了一波新的榮景。
聊到這兒,淑華說,啊,我想起了一件事,也知道為什麼了,你看..
陳幼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大家一輩子的好朋友。

參考資料:
1. 念念有慈會客室:理科女孩陳夏生的中國結之旅
2. 1982-1993田文仲 我愛紅娘
3.陳秀美 阿之寶FB,
揭開百年祭事曆與小米的神秘面紗阿之寶策展「布農。密碼 與月亮的約定」特展開幕
4.廖淑華 中國結FB,
文化大學中國結藝之美
5. 中國結藝展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