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郎: 這也是我們照顧老人家時,在飲食方面應該用心的地方!
我想起…


孟子離婁篇(上)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



洪哲文: 小時讀孟子離婁篇(上)這一段,意思知道,但不懂有什麼差別?

「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
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語譯:
曾子奉養他父親曾皙,每餐必定有酒和肉,飯後把飯菜撤走時,一定請示‘把剩下的飯菜送給誰?’如果問‘還有沒有剩餘?’一定回答說‘還有啊’。
曾皙去世以後,曾元奉養曾子,每餐也必定有酒和肉,但飯菜撤走時,不會請示‘把剩下的飯菜送給誰?’如果問‘還有沒有剩餘?’必然回答說‘沒有了。

如今介乎「照顧老人家」和「被照顧老人家」之間,
「養口體」與「養志」的差別,好像有點懂了!


歐陽新宜 我對孟子離婁篇的翻譯淺見,請洪子參考:

1. 曾子照顧他爸爸,一定會遵照爸爸的意思(就算老蕃顛,也不在乎)爸爸酒足飯飽之餘,如果還想吃,曾子就會說「還有!還有!」
2. 曾皙照顧他爸爸,不會遵照爸爸的意思(但是比較理性)。爸爸吃飽了,如果還想貪吃,曾皙就會跟爸爸說「沒有了」。

兩者的差異:順, 與, 孝。
孟子認為:「順」,比,「 孝」,來得重要。


張鴻運: “將以復進也",明明跟老爸说没有剩菜了,但第二天给老爸剩菜剩飯吃。如此理解正確嗎?
劉韶華: 哈哈😂
歐陽新宜: 哈哈哈,我也是被這句「將以復進也」困惑了許久。但是想說「拋磚引玉」,先講再說,@洪哲文 我用「招致批評」換取討論空間。是不是也是蔣中正「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運用?


洪哲文: 哈哈!張鴻運不是「被照顧老人家」所以眼力仍佳,注意到孟先生的伏筆「將以復進也」,我當時的疑問是:

1.曾子看不見了嗎?
-「問有餘」是說「鍋子裏還有嗎?」還是「廚房裏還有嗎?」,問這句話的意思是:
「再給我來一點吧!」還是「你們有得吃嗎?」還是「可以給我那個乖孫留一點嗎」
2.為了什麼還要「必請所與」呢?
- 吃過了就收起來啦!為什麼「將徹」時還要問老爸「必請所與」呢?(留下的這個雞腿要給誰吃呀)
不會給兒媳吧,也不會給外人吧。那通常都「與」給誰呢?

我小時候不知道「將以復進」有什麼不對(剩菜回鍋也是美德呀),更不知道老人的胃口、食慾和年輕人不一樣,之所以「請所與」」、「問有餘」都有其緣故的。
現在漸進入「被照顧老人家」境界,有點非懂似懂了。真的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洪哲文: 估計歐陽應該是還沒當阿公,所以不必管「所與」何人。尚非「被照顧老人家」之流。


歐陽新宜: 我啊,屍位素餐。有五個金孫,卻沒有盡到「照顧金孫」的責任。所以假裝還沒有進入「被照顧者」之流。
洪哲文: 好小子,原來歐陽是「換了位置但還留著一個年輕的腦袋」,算是人生勝利組。
歐陽新宜: 我們什麼時候來個「蘭亭集」聚餐?就可以來個新「蘭亭集序」了?(一定要喝酒喔,否則作不出詩來) 一定要去江蘇蘇州的會稽山聚餐。或者「蘇杭小館」,也可以。
洪哲文:「蘇杭」太好了,我們要報名。
歐陽新宜: 「蘇杭」可以,但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那樣,就可以有酒有肉,有吃又有拿,還可以「打包」帶走了】


畫是請ChatGPT幫忙的,我要他: Please draw me a picture with a scene set in ancient China with an old man age about 80, holding a piece of meat in one hand and a cup of wine in the other. Around him, there might be his family member like grandchildren or son or daughter in law etc. . The background could include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 house or a courtyard.


| 海闊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