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OF DARKNESS [PDF] | [HTML] | gDoc | PPT |
颱風天雜記
準備Case Study: Sackler Family, 看到..康拉德... (2024/10/02 htw)1.想了解Sackler Family的事看了 Nan Gordin的 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
2.片中Nan的姊姊quote了Joseph Conrad 約瑟夫·康拉德 的話。康拉德是波蘭裔英國小說家,被認為是用英語寫作的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 Joseph Conrad, Heart of Darkness
這段話出自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它反映了康拉德對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以下是這話的分析和重點說明:
- 生命的荒謬性:
• 康拉德形容生命為「荒謬的事物」,這是一種神秘而無情的邏輯安排,最終卻是徒勞無功的。這表達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懷疑和悲觀態度。 - 自我認識的無奈:
• 他提到人們在生命中所能期望的最多就是對自我的一些認識,但這種認識來得太晚,並且伴隨著無法消除的悔恨。這反映了他對人類自我認識過程的無奈和痛苦。 - 死亡的平淡無奇:
• 康拉德描述了他與死亡的「搏鬥」,這是一場毫無興奮的比賽,沒有觀眾、沒有喧鬧、沒有榮耀、沒有勝利的渴望,也沒有失敗的恐懼。這種描述揭示了死亡的平淡和無意義,與人們通常對死亡的恐懼和神秘感形成對比。 - 智慧的虛無:
• 他質疑如果這就是終極智慧的形式,那麼生命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難以理解。這表達了他對智慧和生命意義的深刻懷疑。 - 最後的無言:
• 最後,他提到自己在接近死亡的時候,發現自己可能什麼也說不出來,這是一種羞辱感。這反映了他對生命終結時無法表達任何有意義的見解的失望。
這段話總體上表達了康拉德對生命、死亡和智慧的悲觀和虛無主義觀點。
另想到 伊曼努爾·康德 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今天看同學江明安line說 弘一法師:得未必是福,失未必是禍。第二任若給丁,就不會有今日。
我想,若說「(柯文哲)第二任若給丁(守中),就不會有今日。」就像說「假如希特勒沒擔任德國總理」或「林肯沒有被暗殺」。
這類的假設情境屬於「反事實歷史」Counterfactual History。是試圖回答「如果當時情況不同,會發生什麼?」的問題。
然而這樣的說法:
1. 缺乏證據支持:這些假設情境無法被證實或驗證,因為它們並未實際發生。
2. 主觀性強:不同歷史學家可能會根據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來解釋假設情境,導致結論不一致。
3. 可能忽略複雜性:歷史事件通常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簡單的假設可能忽略了這些複雜性。
研究和說法:
1. Niall Ferguson:他是反事實歷史的重要倡導者,認為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理解歷史中的偶然性和非決定性。
2. Stephen Kotkin:他討論了不同的反事實情境,如斯大林在二戰中未能倖存,或美國革命失敗等,並探討這些情境對歷史因果關係的啟示。
3. Geoffrey Hawthorn:他的著作《Plausible Worlds》探討了三種不同的反事實情境,並強調這些情境如何幫助理解歷史事件的可能性。
反事實歷史雖然有其局限性,但它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來思考歷史事件的影響和重要性。
Counterfactual history
The Counterfactual Show: Reimagining History, with Stephen Kotkin
Detail
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