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1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2-20-Tuesday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參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AM 2024s 北海道) 往來信件 | - WFBB工作家庭邊界理論 | - 國科會 申請補助 | Invoice | Acceptance |
網頁: G-Classroom [GoogleClassroom: ildtke3]
軟體: 台灣政府有Mydata平台
練習: Exc#1 | Exc#2 |
作業: Asig#1 | Asig#2 |
同學: 有 13個同學..
劉士豪老師 (潘國才,宋餘俠,蔡福隆,吳啟文,劉士豪,莊盈志)
宋餘俠 行政院院本部資安長,1994政大企業管理博士。(2/22,29,3/7,6/13)
蔡福隆 金管會資訊服務處長,交大經管研博士。(3/14,21)
莊盈志 數位發展部民主網絡司長。(5/2,9)
吳啟文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 主任,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研究所 碩士。(4/18,25)
潘國才 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處長,成功大學 航空測量研究所 碩士。(3/28,4/11)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
案例研究(Case Studies)結構化的格式
通常會採用一種結構化的格式,這有助於清晰地展示研究結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結構元素和格式建議:1. 標題頁 (Title Page): 包括研究的標題、作者資訊和學術機構。
2. 摘要 (Abstract): 簡要概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3. 引言 (Introduction): 介紹研究主題和研究問題,並提出假設或研究目的。
4. 文獻回顧 (Literature Review): 評述相關研究和理論,建立研究的理論基礎。
5. 方法 (Methods): 詳細描述研究設計、參與者、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
6. 結果 (Results): 報告研究發現,包括質性數據的描述和解釋。
7. 討論 (Discussion): 解釋結果的意義,與既有研究進行比較,並提出研究限制。
8. 結論 (Conclusion): 總結研究的主要發現,並提出未來研究的建議。
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獻來源。
這些結構元素可以根據特定的出版指南進行調整,例如APA、MLA或芝加哥風格。不同的學術期刊或出版社可能會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因此,在撰寫論文之前,請務必查閱您打算投稿的期刊或出版社的指南。
此外,案例研究的撰寫還可以採用其他形式,例如敘事式(Narrative)或主題式(Thematic),這取決於研究的焦點和目的。在某些情況下,案例研究可能更像是一篇獨立的 文獻綜述
最好先要先自修「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為何大學畢業後唸「研究所」:研究和學習不同,發現你原來不知道的東西。
古人需要記的知識,比現代人要記的東西多。知識多不多和對的知識多不多不一樣,比如王母娘娘住在哪裡?那種草可以吃。因現在人把錯誤知識淘汰了。所以現代人腦中記住的多數是正確的知識。
研究向真理屈膝,不向權貴下跪。
案例研究「Case Study」是科學實務上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通常拿來做「探索式」的研究。
資訊管理的目的:呈現事實。讓老闆與真實狀況之間不至於產生「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1.了解個案研究方法,經由方法論比較進行深入探討。
2.經由不同實際個案說明,研討個案研究進行方式。
內容綱要:
1.研究架構基本概念。
2.個案研究方法 (單一 多重個案研究、歷史回顧研究等)。
3.定性資料蒐集方式 (文獻探討、深度訪談、參與觀察等)。
4.個案研究實務案例探討。
宋餘俠老師:
就剛才那個讓座案例看:當看到「座位空空的」時,你心裡認為什麼樣的人可以坐?這叫做「假設」。假設需要「驗證」。
「假設」和「驗證」的反覆過程,這就是「科學的研究」。讓:時間、空間、人類(跨國)..縱有不同,能有合理的解釋或推測。這樣的資訊系統才不致落入「資訊不對稱」。
我們將會從單一個案出發,想想看,有沒有可以類比,可以幫忙討論、研究。
想出來的原則都希望能一體適用,萬一不行,就要把「控制因素」找出來(之所以不適用的因素)。
參考資料:
1.羅爾斯(John Rawls,1921-2002):如果被「無知之幕」罩住,你想活在怎樣的社會?
2.資訊不對等 ,當無法處理「資訊不對稱」性時,可能會造成道德風險,之後就會變成無恥之國。
3.安娜·卡列尼娜現象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種,有千千萬萬種。
W02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2-29-Tuesday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
宋餘俠老師: [講義]
-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術研討會徵集Conference Paper關於「企業倫理」可找案例做論文投稿。
「cyphd佩書Julia(禮豪) 商博學生都可以去參加 當日上台英文發表 +論文被收錄在研討會論文級 可以算1點, CP值好高」
Bing?我想寫一篇我想寫一篇有關 Business Ethics方面的論文,請給我一些相關的提示與建議,謝謝
Business Ethics 是一個涵蓋廣泛的領域,它關注企業組織在經營活動中所面臨的道德問題和挑戰,以及如何促進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寫一篇有關 Business Ethics 的論文,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 選擇一個具體而有意義的主題,例如企業貪腐、勞工權益、消費者保護、環境保護、多元包容等,並確定論文的目的、問題和假設。
• 查閱相關的文獻,包括學術期刊、書籍、報告、案例等,以了解主題的背景、理論、方法和現狀,並找出文獻的缺口和爭議。
• 設計合適的研究方法,例如文獻分析、實證研究、比較研究、個案研究等,以收集和分析資料,並驗證或反駁假設。
• 撰寫論文的各個部分,包括摘要、引言、文獻綜述、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和參考文獻,並遵守學術格式和規範。
• 修改和校對論文,確保論文的邏輯、語言、格式和引用都正確無誤,並避免任何抄襲或不道德的行為。
參考資料:
1.Ethical Research in Business Ethics這篇論文探討了商業倫理研究中的方法論選擇的倫理含義,並提出了五種方法論的倫理原則。
2.企業組織の倫理に関する一研究這篇論文分析了日本企業組織的倫理觀念和行為,並比較了不同的倫理理論和模型。
3.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on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這篇論文研究了企業可持續性對組織過程和績效的影響,並提出了一個概念框架和一個實證模型。
-
參考資料:
1.xxx:如果 ?
2.xxx:如果 ?
3.xxx:如果 ?
4.
5.
6.
1.研究方法分類 2.定量及定性研究方法 3.科學化原則
二、單一個案研究
1.研法要義 2.結合定量研究方法 3.研究案例
三、多重個案
1.要義 2.研究案例 .
四、歷史回顧研究
1.歷史方法要義 2.研究案例
伍、.1個案研究資料蒐集
伍、.2個案撰寫注意事項
這是資管系開的課 碩士班,討論資管相關的「個案研究」如何研究?
一、研究架構基本概念
研究架構的基本概念:研究題目就反應研究架構,架構確定,再訂方法論。
架構確定,再定方法論。
研究架構如下圖:
有興趣研究議題
EC BigData CeneralAO]I
X ----------- Y
自變數 控制變數 應變數
I.V.------C.V.------D.V.
@我有興趣的題目是: 工作量與績效評估的關係 WorkLoad-Performance。
- WorkLoad : 定義是什麼?多細?如何衡量?
- Performance : 定義是什麼?多細?如何衡量? bug?速度?
@都是因為BigData大數據出現了。Text Miming:常出現的字,能代表什麼現象呢?
@「顧客滿意度」是不是我們公司的DV或IV呢? 產品與競爭者或無差異時,滿意度可能是勝負關鍵。
研究是教你客觀-找出X與Y的關係。Y是等待發掘的。你問得夠清楚嗎?
控制變數C.V 比如疫情期間與非疫情期間,(遠距醫療接受度高或低) 可能就是個CV.研究這個可作合理解釋。(對保險業很重要-保險業不贊成-但疫情期間沒辦法只好接受)
CV 國家別有可能是明顯的CV 看: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韓國遠距醫療政策與阻礙因素](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8156576-201806-201809170010-201809170010-1-35)
CV 不同公司是這樣嗎?不同產業、行業?國家是這樣嗎? 如果都可解釋-這CV就是有效的。
這就是segmentation 就是找CV。
經由上述架構,舉例:網購是自變數,生活滿意度是應變數。因網購盛行,選購、付款、配送都很方便,生活滿意度會如何變化? 續訂研究題目及研究架構,並明定IV DV及擬研究對象。
CV則為影響自變數及應變數關係的干擾變數。
案上述案例,控制變數為是否因為在疫情期間?又不同年齡層,對用網購是否提昇滿意度可能有不同看法?
(人口分佈因素)人口統計變數 demographic variable 當控制變數用 涵蓋不同年齡層、 性別、教育、職業、區域..等等
科學化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符合科學化的五原則:
1.過程公開:
2.定義明確: (功勞、苦勞、辛勞) 定義要明確。 都要參考別人的研究,就是定義變數最好引用別人用過的最好。
3.資料客觀: 工作績效-根據xxx的研究,定義為xxx。只要標示出處、顯示資料客觀、有所根據。
4.結果重複: 上線前、上線時、上線時=對ERP接受程度(結果是否重複?都滿意或不滿意)
5.研究累積: 大家都引用愛因斯坦相對論。
研究方法論 Research Methodology
1.理論證明 物理生化數學等基礎科學。
2.工程實做 如:圖靈機器
3.主觀推論 文史哲,(科舉制對王朝的穩定)
4.Empirical study實證研究(個案研究、樣本調查、(現場)田野調查、實驗設計)
**資管領域通常是 Empirical study。但也可能用:工程實做。
樣本調查: 例如發出百多分問卷,問對遠距醫療的接受程度。
田野調查:例:疫情期間進駐到某醫院(現場),或某數家醫院一個月,訪問醫病雙方的看法。
實驗設計:例:可能在疫情發生之前,分實驗組、控制組,做遠距與(非遠距)傳統面診,比較治病效果。
<定性研究 Qualitative>個案研究專注於一兩個個案,深入研究。是屬於一種定性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
研究方法(式)(Research Method):文獻探討、問卷調查、訪談記錄、participation 參與觀察。
文獻探討:協助你發展架構(X與Y),幫助你去定義(引述別人的定義)。
結合定量及定性資料蒐集的單一個案研究
<定量研究> 以問卷調查物發問卷回收數據(大量資料,廣泛資料,可能不夠深入,對象又多)統計方式呈現->量化->無法隨時可加料補充。
<定性研究 Qualitative>可透過開放式的訪談,直接觀察、參與觀察以及開放式的問卷->質化(對象少大量資料,廣泛資料,夠深入) 引述驗證->
開始找研究對象-個案-是誰? 大數據-酷朋 有沒有類似的對象(如果設計兩家做比較)?
@工作量-績效> 績效好的人-定義是什麼樣 - 工作效率好不要吵-
x1 處理量的多或少? 好績效(準時完成工作錯誤少)
x2 製造的麻煩多或少?
x3 客戶抱怨
CV-期間,是不是有「蜜月現象」淘汰者換了公司是不是變好?
量多+產生的問題多() --- 好績效(準時完成工作錯誤少)
量少 問題少() 不好績效(不准時/錯誤多)
x1 coding 行數 bug/run time/user frindely
x2
想: 研究對象!? 要找一個對象來觀察!!
深度學習:從很多保險案例、個案、蒐集不同國家案例費率,去訂出保費與理賠率,與第一二三層再保險。
要想個案研究是最好的方法嗎?
S.8:
二、單一個案研究
X Y
I.V. ------ H0 Hypothesis null :/Ha alternative -------D.V.
null 虛擬,以為是,主觀認為的,想當然爾的、預擬假設。
Ha alternative 對立假設。
H0 什麼麼樣的行為,績效會是好的。
Ha 什麼麼樣的行為,績效會是壞的。
(1)四大需求的檢驗 (要經過四個階段的討論)
1.證明對立理論為偽?證明對立假設Ha不存在
2.邏輯一致性? 證明虛擬假設H0得到支持
3.實證性研究?實際資料支持H0
4.排除對立理論?Ha不會發生
(2)已拒絕對立理論來解釋「證偽falsitiability過程」
1.進行假設驗證Hy Testing 即H0、Ha 方向定了之後,即試著證明Ha不存在,也同時支持了H0成立,H0則是研究者心中想驗證的。
2.個案研究要正反俱陳、反覆研究 多方驗證。
3.那個假設得到支持
4.要證實H0是成立的
W03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3-07-Tuesday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宋餘俠老師: [講義]
S.8 (繼續)
這個質化研究怎樣提高他的「科學性」?
要正反俱存,如果可以利用量化研究也很好呀,就是多角驗證
不同的時間,也該看看現象存不存在?
x --------> Y Falsifiability
| 證明替代假設是錯的
C
虛擬 H0: X/ -> Y/ Triangulation 多角驗證H0是對的
替代 Ha: X/ -> Y\ Replication 重複出現H0現象
(對立) \ /
\ \
比如:
H0: 準時上下班,就是效率好!
Ha: 對立(替代)假設-有好幾種情況需要驗證。找出個狀況的比率?
H0 是你心中想的,就要經過Ha去找出各種狀況的數據。
發現H0 是50%, 但Ha 是20% 25% 5%
若是H0是95%,那就是你的理論確認了!
這過程叫Falsifiability, 是要驗證對立面不成立。
1.證明對立理論為偽?證明對立假設Ha不存在
2.邏輯一致性? 證明虛擬假設H0得到支持
3.實證性研究?實際資料支持H0
4.排除對立理論?Ha不會發生
要讓科學化5原則更嫻熟更有操作性!
S.9:
個案研究的多角驗證 Triangulation
H0-Ha可能有兩對,或Ha可能還有3種狀況!
- 研究團隊,可以共同研究,也是一種多角驗證。
- 個案研究若用訪談,至少要三人:高中低階,不同觀察角度。
- 資管領域:系統上線前、上線時、上線後,不同情況也必要印證。
- 訪談方法多樣,不是一定要面對面。
例思考: H0-保養場的-市場/技術-資訊來源,已經不是報紙或雜誌!
思考: H0-植物人的生命指數高者,要設法延續其生。
S.10
三、個案研究方法 2 (多重個案研究)
H0: 資訊系統對提昇績效有幫助,找了6個公司(保險銀行電信產品教育)
這些公司都在近三個月內有新的「會議系統」上線,看有無會議效率提昇
保險1 提昇; 保險2 未必; 銀行 up ....反而不好...
為什麼有的好有的不好,這是就要利用 「控制變數」-比如分為製造非製造業,但保險怎解釋呢? 這時又要分析兩者的不同。
top level support! 很重要!
統計概念解決: 95%大多數 >50%多數
- mini case study 少數多個 多元
-「控制變數」有些是可先安排的(比如性別、區域),有些是結果出現後,才能去解釋出來。
-「原樣復現」比如上線前中後都一樣,或高中低階看法都一樣。
S.11
四、個案研究方法 3 (歷史回顧研究,屬單一個案研究)
以前的「歷史」指的是一代,但資訊變化太快,這行業的「歷史」回顧指的是十年 one decade! GUI的研究! microsoft拿去應用。 GUI是個關鍵點。
共鳴度高的回顧,就是歷史回顧。
圖形是最好的溝通方式,萬言字不如一張圖!
DOS轉換為Window的關鍵因素研究。 X>GUI Y-DOS轉換為window.
個案: 電商興衰史。 保養廠興衰史。 iKea的複合材料取代傳統木造家具。
- H0. 保養廠正在消失中。10年後消失。
- 以花旗銀行為例
- 6.陳述故事,寫在論文裡面(第三章 研究設計或方法)。或至少要做第一附錄。有一套公認的寫法
S.12
附錄1、個案研究的資料蒐集
- 文獻研討是呼應第二章(訪談),文獻研討一定要引述(前後要一致),檔案紀錄、年報、媒體報導、網路訊息(幾月幾日用什麼關鍵字搜尋來)...都可以。
- 越多表示越週延(論文60% 紀錄資料20% 媒體報導20%)這樣比例很好。
- 「焦點式訪談」提X但不講Y,看受訪者回答到關於Y的什麼事?
- 定量研究大部份是選擇題
- 有H0但不要排斥Ha的出現
S.13
附錄2、個案撰寫注意事項
- 類1.例:老闆頭痛不知要不要求準時出勤已改善績效,但碰到朋友說彈性上下班,績效好。
- 類2.例:
- 類3.例: 美國銀行曾是世界第一大銀行,但1980年時為何失去一大?city原是一城市銀行,為何變成最大?
- 類4.例:兩個個案、穿插來說,最後綜合出相關情節。像鄧克爾克大撤退,從陸海空三個角度,看來看去,引人入勝。
(二)如何撰寫一份動人的個案
- 例如: 網購盛行到底與疫情有無關係!?
疫情已結束,但ubereat和panda廣告越做越大。
標題改為「網購回不去了」「網購曇花一現」「為何陸續倒閉」「將成為明日黃花」等就是響亮的標題
- 有標題比沒有標題的可讀性更高
- 欲之詳情,請看研究結論。
- 總之,不要太平淡無奇。
接下來跟著(換老師)學習個案時,要注意他的「研究架構是什麼? 想要驗證的是什麼?」
W04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3-14-Tuesday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蔡福隆 金管會資訊服務處長,交大經管研博士。(3/14,21)
-
講義: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個案研究就是在找(失敗或成功的)因果關係,已做出結論。
- 客觀角度
- 科學方法
- 理論基礎 若A則B
- 過程嚴謹
有很多方法,在台灣管理學院做得多的,是問卷調查然後做分析得到些發現。
但我覺得,資管方面,我覺得做「驗證」會較好。
此課程希望讓你對「個案研究」的論文寫法有所啟發,並增加廣度、深度的了解。
- 此次疫情和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的異同可以做比較。科技、疫情長短、人口增長、移動...面向很多
- 我因為在金融界工作,所以選擇從這角度去切入
- 保險業商品兩大類: 壽險規模大,其契約時間長、複雜。產險時間都約為一年,契約相對單純、風險較低、獲利也比較少。這是保險業的通況。
華爾街百年名言
股市行情總是…
在絕望中誕生,
在半信半疑中成長,
在憧憬中成熟,
在充滿樂觀中毀滅!
- 富邦、新安東京、和泰、國泰、兆豐、中信等6家產險公司以外,還有20幾家沒這方面損失。所以可以找這些家談談,換成跟他們保。
一個人有三種錢: 存摺多少錢; 信用(可借到錢); 別人認為你的錢包是多少(價值);
-「風險管理」這風險是不是我承受的了的?如果超過我就不做這生意。
-「超前部署」永遠要做。不要以為明天會跟今天一樣。
關於論文
- 先有動機與問題 找解法後又產生新問題
- 做完一篇論文最容易的就是改題目
- 最難的就是重新再來
- 你的研究動機是什麼?要在實務界才會有很多問題,沒時間study但在學界的就是多看paper找問題
- 專長興趣想要做什麼
- master論文可以。有動機後,先做3,4後再回頭改2,1。
- 你的問題是不是有意義?對真實世界是不是有幫助。
建人際關係,常是一通電話可以搞定很多事。
管理就是找對的人,做對的事。那些是優秀的就找進來,找比自己優秀的事情就會輕鬆。
同仁做Open Data做得很好。 預測別人可能會再找他做什麼,就跨單位蒐集好資料,結果別人臨時要資料,他都已經先做好了。 這個人舉一反三,別人看起來,他就是超前部署。
預想、預先準備,有充足時間想和做,做得更完美。
W05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3-19-Tuesday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06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3-26-Tuesday 18:50-21:50 潘國才 vandy@cycu.edu.tw
潘國才 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處長,成功大學 航空測量研究所 碩士。(3/28,4/11)
講義: 數位身份證的演進
身份證ic卡不成功!敗在「加強隱私保護」這點。論點是隱私保護,但一堆資料到底怎樣保護的說法卻無法服眾。因此失敗。
- 目前用身份證拍照-可以銀行開戶>但銀行是怎樣確認這是你本人的。內政部戶政司-發證資料是可查的。 - 數位身分證喊卡-10億元全民認賠-專家實測後發現資安-應用面2痛點
4.網路便利性、5.資訊的再利用性:
- 自然人憑證用PKI 是全球可信度最高的認證等級。什麼是 PKI
- 其實自然人憑證沒有存全部的身份證號,只存後面四碼。這是基於保護隱私的觀念。所以他並沒有身份證的功能。但健保卡是有完整的身份證字號,一般人是可以讀出來的。晶片上主要是存-看診日期編號,和6次的就醫紀錄(這是抄襲以前紙本健保卡的方式來的)。
- 每十年換發一次的身份證,何不利用換發時換成晶片卡式國民身分證。只是把2003年即開始發行的自然人憑證納進來。2015年(馬總統時)當時想得很好。潘寫案子「智慧政府發展藍圖」推行結果引發一堆問題。
Bing20240328 請問在加拿大沒有身份證,通常是用常用SN卡和駕照做身份證明。目前這些證件是否都改成晶片卡呢?存的資料會不會涉及個人隱私呢?
在加拿大,社會保險號碼(SIN)卡是用來記錄居民的稅務、收入、救濟、補貼等社會福利的官方系統,並且是合法工作的一項憑證。SIN卡是由九位數字組成的號碼,並且牽涉到個人隱私的資料文件,因此不應該向他人透露SIN的任何資訊。
至於駕照,加拿大各省份的駕照可能會有不同的設計和安全特徵。一些省份的駕照已經包含了晶片技術,以增強安全性和防止欺詐。這些晶片通常包含了駕駛者的個人資訊,但這些資訊是受到嚴格保護的,並且只有授權的機構才能存取。
晶片卡的使用在全球範圍內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並且通常被視為一種提高安全性的方式。然而,任何包含個人資訊的晶片卡都需要嚴格的安全措施來保護個人隱私,防止資料洩露或未經授權的存取。加拿大政府也有相關的隱私保護法規來確保個人資訊的安全。因此,雖然晶片卡存儲了個人資料,但這些資料的安全性和隱私性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如果您對晶片卡的安全性或隱私保護有額外的疑問,建議您聯繫相關的政府機構以獲得更多資訊。
是的,台灣的悠遊卡確實是一種晶片卡。悠遊卡採用的是接觸式與感應式雙介面晶片技術,並且在新一代的悠遊卡中,晶片容量從1K提升至8K,以支援更多的應用與服務。這種卡片可以用於公共交通、小額支付等多種場合,非常方便。
- 愛沙尼亞很先進,在海外設立數位大使館(預防萬一政府流亡-仍可掌控資料)。從網路上就可申請成為其居民=數位居民。
- NFC不須讀卡機,靠卡就可以讀取資料。如果有這個功能會不會被靠近盜取資料。
- 會不會一開始就走錯方向 放那麼多資料做什麼?
- 美加只有SIN和駕照 加上指紋人臉辨識可以了嗎-
- 你的存在不能證明你存在,身份證號碼只是身份識別(可供核對),但還須要帳號密碼來證明你存在! - 憑證是credential的
- 沒有身份證/擴充用健保卡+自然人憑證 取代 會怎樣?
- ISO29115有Level 1-4個等級
Mobile ID: Mobile ID 是一種行動身分識別服務,主要是利用用戶向電信公司申請門號時的資料作為基礎,透過載有SIM卡的行動裝置連線至Mobile ID平台進行實名認證。這項服務可以讓手機門號成為網路身份證,用於各種網路服務,如電商、行動支付、遊戲業等,以達到實名認證行動化和交易確認行動化。
FiDO: 而FIDO(Fast Identity Online)是一種快速網路身份驗證的標準,它允許使用生物特徵或安全密鑰來登入線上帳戶,提高安全性並簡化用戶體驗。FIDO的認證方式不會將使用者的生物特徵儲存到伺服器上,而是只在伺服器端儲存公鑰,私鑰則保存在使用者的裝置上,這樣可以有效保護個人資料的安全。
目前多只用在人跟手機(裝置)的驗證。
W07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4-04-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請明節連續休假)
W08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4-11-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潘國才 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處長,成功大學 航空測量研究所 碩士。(3/28,4/11)
講義: 個案分析--資料(再)應用
- 上回討論到,「身份證」是為了:確定這個人是存在的!和資料是匹配的、符合的。
- 但ppt結尾寫說「還需要晶片身份證嗎?」這個結論不好,似乎暗示答案是「不再需要」的意思,然而,個案研究不是要給答案,而是要讓讀者去思考問題!
不同類型資料光譜
- Open Data開放資料,政府推動: 不限使用人身份,任何人都可寫App去取用、分享的資料。如 地政資料、等公車、司法院、財政部公司註冊稅務資料…。不涉及隱私、商業機密。
- Shared Data共享資料:遊受益公眾使用。 (有些資料被再應用後,可能對公益有幫助。) 比如:健保資料對健康研究是非常有助益的,台灣是世界少見全國集中保存的健康資料庫。這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問題是:去識別化保護隱私,但可不可能被還原。(部份已死者的,有條件開放)
- MyData個人化資料自主應用: 台灣政府設有Mydata平台 十分方便
- Closed Data不可共用:
- 做「隨機修改」:讓「無差分隱私」->「具差分隱私」讓人難以用差推算某人成績。Google RAPPOR本地差分隐私(LDP)
- 做「相似輸出」合成資料: 利用統計的特徵值做出假資料來應用。每次為了不同研究目的須費成本去生成一份相似資料。
- 做「無法識別個人」
- 數位發展部的隱私強化技術指引 有參考學習價值
-
W09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4-18-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吳啟文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 主任,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研究所 碩士。(4/18,25)
講義: 個案研究-ATM資安危機,政府急滅火
- 第一銀行(為什麼會發生?根因探討; 對策-將來怎樣不在發生?)下週談中油公司被駭案例;
- 資安是典型木桶理論,最弱的一環。ATM機很老舊,弱點很多。當初是倫敦分行的PC(語音留言機)被入侵,可控制到台灣提款。
- 駭客會從最弱的一環入侵,@http快補起來; 課程所教的「管理tip」來自我檢查。
- 銀行間交換是用swift系統,遠東銀行被假冒的swift欺騙。
明碼傳送很危險。(可裝沒裝:誘捕系統。 列程式白名單-非名單內的不可用) 員工從家裡可vpn進銀行工作,發生家裡電腦被駭,駭客就循線進入銀行系統。 - 政府成立資安研究院,李啟文現擔任副院長。資安法規定,政府一年要做兩次安全演練。根據資訊系統稽核人員認證CISA 調查,駭客攻擊90%以上從網路釣魚開始,從email和簡訊開始。連結問題最大。
- 往往內網的感染更嚴重,實體隔離效用有限。現在推never trust 零信任網路
永不信任,一律驗證:零信任(Zero Trust概念與實作指引](https://www.freedom.net.tw/tech-blog/zero-trust-guideline.html)
無密碼FIDO
資安TIRO 現在流行雙因子認證
VPN也有問題:虛擬私有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亦應要求有一定之身分辨識能力,以確保使用者權限不
一次性動態密碼OTP - 供應鍊攻擊: 防毒軟體公司在單位放一部patch server結果此機中毒,幫忙派送病毒。
- 很多是透過AD去派送,下週中油案件就是這樣(Active Directory)。 勇於面對、分享,懲處考慮變為獎勵,中油也因此大大改革,提高資安。
重要證照ISO/IEC 27001《資訊科技—安全技術—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要求》是個管理的標準。 資安稽核看三個方面:策略面、管理面、技術面。 - Devop -> 改進為dev-sef-op
SSDLC
24701
「事件鑑識 log分析; 情資分析-關聯分析 找出預警性的資料;」這些都是新的趨勢。中原好像資安方面課程開的較少,但資安是現在很熱門、重要的課。文化大學原有資安產業碩專班。資安政策、策略、標準、管理、發展…很多課題。但多是希望同學能去考「資安證照」的。資安院送人去華盛頓去上課、最新的技術、課程。
AI與資安 trust worthy 或 responseful? 所以要針對AI有10個面相去做評測。
-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雖是目前有效之資安管理規範,惟仍賴有效落實推動與執行,方能維持基本資安防護工作。
- 管理問題:「管理權限」問題,監控問題。(運動彩作弊事件:兩人帳密檢核,變成一人擁有兩身份帳密) 嚴格執行兩個人作業才好。
- 資安院:常針對政府單位做演練。簡訊連結不要按、還是按的很多..「PC home最後通知」,一年如果兩次被抓到。會惩處。
- 0 Day零時差弱點: 降低零時差弱點
淺談 CVSS 4.0 與弱點分數評估的演變 軟體弱點評分。
臺南沙崙資安基地首場-國研院國網中心「2023 CGGC 網路守護者挑戰賽」
- 最好專機專用-專IP-專IC卡控制。@員工密碼兩部份合成(公司+個人)公司部份會隨時間改變。
- 資安教育訓練A.7.2.2至少三個小時上課。
- 漏洞: 同仁離職、廠商、換廠商。開放IP沒有清除、vpn沒有刪除重設。
- 通行碼管理:gcb政府組態設定 user 8碼,用2 factor 最好。server要12碼。
- 端點偵測及回應 EDR
- 針對A.12.6.1 技術脆弱性:做紅隊演練。
W10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4-25-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11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5-02-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12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5-09-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13 資訊管理是甚麼:個案一:板南線上、個案二:輝煌實業
2024-05-16-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14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5-23-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個案一:林德醫師和他的檸檬汁、個案二:凱爵科技
Case:林德醫生的檸檬汁
wiki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
科學是一個: 觀察(找出規律)-解釋(提出假設/試驗/證明)-預測-控制。的過程。是一個探索和驗證的過程。
目的要從規律中歸納出理論,用理論來做預測和控制。
- 科學的根基就是「我不知道」而不是「我知道」。懷疑的態度-每個步驟都要驗證。
- 科學實驗(方法)必須符合四個條件:對照(不一樣的部份就是independent)、隨機、大樣本、雙盲。(只要是隨機和大樣本,就會)
- 權威-為什麼不易對抗; 林德為什麼不馬上提出主張; 等到是御醫才提出論點。
- 因果關係的證明很困難。真假的判斷也很困難。
1;很多人有他們的主張作法-我對就是他們錯-影響他們利益聲譽!
2.各種利益考慮(士兵生病等等);
3.安全顧慮:我的權威尚未高到與大眾對抗;
- (劉世豪老師弟弟是醫師因相信了順勢療法而亡)同質療法、同種療法、同類療法Homeopathy順勢療法 為替代醫療的一種,被科學界認定是偽科學。
- 霍桑效應
是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
(女工知道,我不是驢子,我不會眼前胡籮蔔牽著走。只要符合最低要求就可以)他們是被哈佛教授影響而表現。所以試驗一定要雙盲。雙盲就是要避免霍桑效應。雙盲才會有顯著性。表示自變數造成的結果是顯著的。
- 華盛頓怎麼死的? 其後華盛頓染上感冒,引起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不過病情並不算太嚴重,醫生對其採用放血療法,結果,在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享壽六十七歲。
- 善良的謊言(想望)沒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納爾遜
1758年出生,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他的海軍戰士沒有壞血病。
為什麼研究要寫論文
學者做研見,是為了當教授領薪水,寫論文是發表發現的事實,是一種形式,是要把研究當事實告訴人家時,要遵照格式提出論文,別人看了可以依樣畫葫蘆「復現這個過程」。
- 這是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每個步驟都要確定得到的數據為真、信、效度要嚴格檢驗。
- 每個步驟都要有數字的證明。
- 假設的結論未必定要為真,而且研究過程中可能會再改動、再探究,再跟據發現的事實提出解釋,
問題1.加了影片-> 有沒有用(幫助銷售)。 怎麼衡量?追蹤(意圖) - 買(行為)
- 實驗設計
- pair挑近似商品(成一對 但一個有影片 一個沒影片) —- 研究架構
- 是不是所有商品都一樣? 又把他分為-實用品/嗜好品 —- 研究架構
- 韓國喻選高雄市長時,跨張表現-適合影片-正好3G>4G所以觀眾很多用手機直播分享,陳其邁的支持者用手機試看資料。但是選總統時(執政黨就卡頻寬讓他直播不易)
- 選法西-美國; 是要對照頻寬的差別。
- Siri好像很呆,可能不是呆,是頻寬影響。
- 3G時代來的人還在用FB,但年輕人從4G開始的,頻寬夠傳短影音成習慣喜用IG或Tiktalk。
- 研究發現是寫在論文第四章。 把發現的事實用數據呈現。
- 第五章是結論- 達爾文在這裡提出演化論。或說結論是:人類是演化來的。
結論是:影片有的是看爽的。
你提出的一套理論,經過文獻探討看和大家看法一不一樣。
傳統上,碩士論文可能包含以下五個主要章節:
1. Introduction(導論):
• 介紹研究主題、研究問題、目的和範圍。
2. Literature Review(文獻綜述):
• 評述與研究主題相關的現有文獻。
3. Methodology(研究方法):
• 說明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
4. Results(研究結果):
• 呈現研究數據和發現。
5.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討論與結論):
• 解釋結果的意義,討論其對領域的貢獻,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有些學校或學術領域可能會要求不同的章節劃分,例如將討論和結論分為兩個獨立的章節,或者增加一個實驗或案例研究的章節。建議您查閱您所在學校的論文撰寫指南或諮詢您的指導教授,以確定適合您研究的確切章節結構。如果您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那爾遜將軍
假說不是理論,而是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我應該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演化論說,如果這樣是對的,我們就可以從化石中發現中連結起來,就可以證明。所以每個化石的發現都在證明、補強或可能推翻這個假說。
W15 智慧醫療專題演講:健康保險署 龐一鳴 副署長
2024-05-30-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
案例:衛福部Covid-19數位證明與台北通介接的新聞事件
- 歐盟於2018年5月25日正式實施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Regulation,一般資料保護規則)。雖然我國也有類似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但政政府仍然非常重視。可以參考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專區 。
- 全國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 National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是歐盟在2016年通過的一項重要法規,旨在保護個人數據隱私並改革歐洲內部的數據保護方式
Wiki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 The History of 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
GDPR的由來:
• 歐盟的數據保護法律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全球的黃金標準。
• 隨著過去25年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原有的數據保護規則(1995年的數據保護指令)需要更新。
• 2016年,歐盟通過了GDPR,以取代1995年的數據保護指令,並於2018年5月25日開始實施
。
GDPR的主要內容包括:
• 加強個人對其個人信息的控制和權利,並簡化國際業務的規定。
• 規定如果數據控制者(收集信息的組織)、數據處理者(代表數據控制者處理數據的組織,如雲服務提供商)或數據主體(人)位於歐盟內,則該條例適用。
• 強調“個人數據的處理應當為人類服務”這一理念。
• 包含11個章節,涉及一般條款、原則、數據主體的權利、數據控制者或處理者的職責、向第三國轉移個人數據、監督機構、成員國間的合作、違反權利的補救、責任或處罰以及其他最終條款
。
GDPR還影響了全球許多其他國家的法律,包括土耳其、毛里求斯、智利、日本、巴西、韓國、南非、阿根廷和肯尼亞等國家的數據保護法規 。
W16 研究設計:個案一:關心一下你的面子問題
2024-06-06-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17 6/16-期末報告
2024-06-13-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18 --本週課目標題--
2024-06-20-四 18:50-21:50 劉士豪 vandy@cycu.edu.tw
W17 xxxxxxxxxx
2024-mm-dd二 09:00-12:00 xxxx教授 yyyyyyy
1.今天要講topic or chapter 應從Slide xx講起.
W18 xxxxxxxxxx
2024-mm-dd二 09:00-12:00 xxxx教授 yyyyyyy
1.今天要講topic or chapter 應從Slide xx講起.
Backup Data 其他參考資料
Book | Data Miming | Data Science for Business | Data Science and Big Data Analytics |
URL | Kaggle | yelp-Dataset |
▼1 質性研究 Youtube教學
質性研究 Youtube教學
亞洲大學教學資源暨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靖永潔助理教授質性研究L1-2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L1-2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的比較
質性研究L1-3質性研究的優缺點
質性研究L1-4質性研究的特點
質性研究L2-1 現象學的概念與胡塞爾的哲學觀點胡賽爾現象學 Husserl’s Phenomenology。
質性研究L2 2 1.存而不論leave the question open; 2.提問與訪談; 3.(訪法學)資料分析步驟-重組重點; 4.研究的結果/看整體也看特殊事件-互為主觀;
質性研究L2 3 現象學研究程序 確認研究主題; 關鍵字定義清楚; 客觀的看受訪者完整的自我; 不尋求不預測因果關係; 廣泛生動深入清楚的描訴經驗的過程; 文獻分析(關鍵字); 尋找受訪者/有意願可長期配合; 長時間深入訪談法in depth; 組織分析資料;
質性研究L2 4 針對現象學訪談部份3階段 1.問How-如何,避免問Why; 2.經驗的細節detail重構; 3.意義的省思(此經驗對你的影響?);
質性研究L3 1 扎根理論最嚴謹的研究方法; Grounded theory 觀察+訪談; 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主題編碼; 建立能忠實反映社會現象的理論;
I研究的重要性 T根據什麼理論 S調查對象及人數 M問卷來源 A統計方法 R顯著影響的路徑 T結論
1.是什麼。
對象是怎麼想的?他們的感覺是什麼?非常主觀的東西。
個案研究、個人經驗、內省、訪談、生命經驗、觀察到的
互動的、每人生活當中有意義的片段
人的生活、故事、行為。可放大為組織、社會。
觀察到其他人的行為
研究者就是研究工具。不去操弄變項。
2.深入的探討,不是客觀的量化的研究,是問人的主觀意見。(互為主關-雖然研究是對方的意見,但經由整合、分析後知道大家都有這樣意識-一定要insider才能做-不像量化研究可用outsider去做問卷)。不能預設立場(沒有假設)。沒有結構化的過程。量化要檢測信、效度。質化研究要。豐富、深入的資料。主觀並非真相之外的添加物而是真相重要的構成成份。
3.量性研究比較有客觀性占了9成、定性只佔一成。但他是定量研究的前導。新事物的研究常是由定性研究開始。不便採行量性的,不找因果關係的。詮釋真實的社會。life is a story。人類是在互動中才能獲得意義的。重點在於深入探討。可發展出理論在用量性研究去驗證。缺點比較難成邏輯性。或做系統性比較。不操弄所以沒辦法做intervention和成果的研究。
4.Thick Description 深描。hermeneutics詮釋學與 phenomenology現象學,是質性研究在哲學方法論語知識論的基礎。自然主義naturalism,不操弄被研究者為原則。被研究者基本上是以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參與。
What was happenning? how people know what was happening.
Multi-method, cross-validation.可以提升trustworiness.
研究者應避免自我設限。
信度與效度問題-嚴謹度Rigour
1).Credibility 真實性/正確性。
2).Transferability 推廣性。不可能廣發與隨機。但要清楚的描訴立意取樣的選案過程與方法、特徵及文化特性,呈現豐富資料。
3).Confirmability可確認性。同儕、不同研究者peer debriefing。or member checking.
4).Dependability可靠性信賴性。
把握存而不論的原則。
▼2 案例研究參考資料
案例研究參考資料
有關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質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參考:
研究方法:
- 半結構化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 這種方法允許研究者探索參與者的個人經驗和觀點。
- 焦點小組 (Focus Groups): 通過小組討論,獲得關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深入見解。
- 案例研究 (Case Studies): 詳細分析個體或組織如何處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主題分析 Thematic Analysis
: 從資料中識別、分析和報告模式(主題)。
理論:
- 界限理論 Boundary Theory : 探討個人如何管理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的界限。
- 角色衝突理論 Role Conflict Theory
: 研究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間的衝突如何影響個人的平衡。 - 積極溢出理論 Positive Spillover Theory
: 認為工作和家庭之間的正面互動可以增進生活的整體質量。
推薦的論文: • 一篇系統性回顧文獻,探討工作與生活平衡(WLB)及其與其他工作相關行為的關係,並揭示了未來研究的可能性和優先順序
• 一篇探討中國大陸專業女性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質性研究,這篇文章利用半結構化訪談來探討影響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障礙和資源
這些資源可以為您提供一個良好的開始點,幫助您規劃和進行您的質性研究。如果您需要更多具體的資料或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案例研究(Case Studies)結構化的格式
通常會採用一種結構化的格式,這有助於清晰地展示研究結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結構元素和格式建議:
- 標題頁 (Title Page): 包括研究的標題、作者資訊和學術機構。
- 摘要 (Abstract): 簡要概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 引言 (Introduction): 介紹研究主題和研究問題,並提出假設或研究目的。
- 文獻回顧 (Literature Review): 評述相關研究和理論,建立研究的理論基礎。
- 方法 (Methods): 詳細描述研究設計、參與者、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
- 結果 (Results): 報告研究發現,包括質性數據的描述和解釋。
- 討論 (Discussion): 解釋結果的意義,與既有研究進行比較,並提出研究限制。
- 結論 (Conclusion): 總結研究的主要發現,並提出未來研究的建議。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獻來源。
這些結構元素可以根據特定的出版指南進行調整,例如APA、MLA或芝加哥風格。不同的學術期刊或出版社可能會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因此,在撰寫論文之前,請務必查閱您打算投稿的期刊或出版社的指南。
此外,案例研究的撰寫還可以採用其他形式,例如敘事式(Narrative)或主題式(Thematic),這取決於研究的焦點和目的。在某些情況下,案例研究可能更像是一篇獨立的文獻綜述
。
▼3 折疊3
aaa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